乾隆大邑县志 同治大邑县志 民国大邑县志 光绪大邑县乡土志
发布时间:2019-02-01 点击数:2036
乾隆大邑县志
清宋载纂修。宋载,字大舟,号西瑜,浙江建德人,拔贡,乾隆七年(1742)入蜀,乾隆十一年(1746)任大邑县知县,还历任璧山、射洪、新都、东乡、长寿等知县。宋载至任所查寻旧乘,无所获,遂决心“创修”,但翌年便奉命参与征讨两金川之战。“塞外驰驱”、“风餐露宿”,无暇顾及。至乾隆十四年(1749)返回大邑,方集中县里士绅商之,众人无不襄赞,乃开局举事。将搜集来的资料逐一编订,之后宋载又多次增补,至乾隆二十年(1755)订正付梓。此志分十门,约10万字,以山川、古迹、风俗、艺文等门类收载之史料较有价值,记述略详。对境内胜景名山如鹤鸣山、雾中山、邛崃山、雪山、斜江等,除山川门备载外,艺文中亦多收有关之诗文题咏。其余记载则较简略。今存乾隆二十年(1755)刻本,仅见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收藏一部全书。
同治大邑县志
清赵霦纂修。赵霦,字虹岗,安徽太平县人,附贡生,同治四年(1865)任大邑县知县。赵霦来任知县后,需查阅旧乘,见失修已逾百年,其间人事变迁极大,并无典籍可稽,便与教谕王煦(富顺县恩贡)、训导张申五(温江县举人)等商议,召集县中士子采访搜集,设局纂修,于同治六年(1867)毕工刊行。光绪间知县林嘉树(湖南安福县(今临澧县)举人)为之增修,未竟其功。继任者余上富(陕西拔贡)再续增梓行。此志分二十门附二十九门,约20万字,各门类记事较有条理,内容丰富。山川古迹收载极详,且多所考证。金石门收载境内各种碑记、石刻、墓铭等亦极详尽,史料价值较高,有如迎仙阁、开化寺、宝珠寺等所藏许多碑记。艺文门中不乏佳作,如明、清多人所撰《游雾中山记》,清汪忏的《大邑水利源流考》,以及唐宋元明著名文人杜甫、陆游、文同、张三丰、杨慎等人的诗文,朱载的诗文亦收入不少。杂事门则收载不少野史遗闻,如陆游之游览境内鹤鸣山之趣事,张三丰山中修炼等。唯列士、列女收载过滥,达4万字。今存同治六年(1867)刻本和光绪二年(1876)增刻本。
民国大邑县志
王铭新、解汝襄等修,钟毓灵、龚维锜等纂。王铭新,四川温江人,光绪二十八年(1902)举人,民国九年(1920)任大邑县知事,民国五年(1916)任眉山知事时便主修《眉山县志》十五卷。钟毓灵,字雨涛,四川永川县人,光绪二十三年(1897)举人,历官陕西兴平县知县、四川资阳县知事等。此志初修于民国九年(1920)王铭新任内,成书后未及刊印。至民国十八年(1929),县长解汝襄复聘县人龚维锜总事补修之后,于次年付之铅印。从举事到印行,刘湘、刘文辉皆把民国《四川通志》馆总纂官宋育仁请来为其审定,这不过是讲讲排场罢了,其实志书的质量并不见高。此志共计十四卷,分别为卷一沿革志;卷二地理志(疆域、形势、关隘、山脉、水道、堰塘、津梁、古迹、冢墓);卷三建置志(城池、街道、公署、法团、军警、保甲、场镇、乡村、道路、桥梁);卷四学校志(祀孔、坊表、教育类、贷费表、留学题名、风俗、宗教);卷五坛庙寺观;卷六艺文志(金石附);卷七官师传;卷八职官表;卷九科举表;卷十食货志(户口、农田、赋税表、仓储表、工业、商业、物产);卷十一列士志(先贤、耆旧、流寓、孝友、义行、方技、仙释);卷十二列女志(贤妇、节妇、烈妇、贞孝义烈、殉难妇女附);卷十三氏族志(氏族题名、名人列传、杂记附);卷十四杂志、文征、诗征。共线装六册。该志约30万字,质量不算上乘,但其中收录了大量清末民初该县教育、新学堂开办、各种税收、工商业以及军政要事等史料,尤以教育事业、工商贸易、军警法团等为详,于后世修志或者研究大有裨益。唯列女门仍然收载过繁。该志于卷十三特列氏族志,打破史家列传不录生存之旧例,于刘文辉、刘湘等传记备志谀词。更于县志叙述中提及刘文辉时,每称刘公云云,更是有违志体。新志由四川省通志局总裁宋育仁审定,宋氏对该志颇多溢美之辞。民国时期,大邑所出军人甚多,刘文辉、刘成勋、刘湘皆出其间。宋育仁担任审定一职即系刘文辉、刘湘出面邀请。今存民国十九年(1930)铅印本,1967年台湾影印本。其列士、列女二门的稿本尚存,藏于四川省图书馆。
光绪大邑县乡土志
清绍曾修,查体仁纂。绍曾,字远峰,满洲举人,光绪三十年(1904)任大邑县知县。查体仁,大邑县人,增生。是志编纂于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分八门附八门,约4万余字。以历史沿革、职官政绩、人物列传,历代兵焚战事记载为详,如明末张献忠入蜀之战,清咸丰、同治年间李永和、蓝大顺率农民起义军攻打川西城池之战均极详尽。而物产商务等记载则极简略,这与其他乡土志中物产记载较详颇不相同。今存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抄本和1960年传抄本。
清宋载纂修。宋载,字大舟,号西瑜,浙江建德人,拔贡,乾隆七年(1742)入蜀,乾隆十一年(1746)任大邑县知县,还历任璧山、射洪、新都、东乡、长寿等知县。宋载至任所查寻旧乘,无所获,遂决心“创修”,但翌年便奉命参与征讨两金川之战。“塞外驰驱”、“风餐露宿”,无暇顾及。至乾隆十四年(1749)返回大邑,方集中县里士绅商之,众人无不襄赞,乃开局举事。将搜集来的资料逐一编订,之后宋载又多次增补,至乾隆二十年(1755)订正付梓。此志分十门,约10万字,以山川、古迹、风俗、艺文等门类收载之史料较有价值,记述略详。对境内胜景名山如鹤鸣山、雾中山、邛崃山、雪山、斜江等,除山川门备载外,艺文中亦多收有关之诗文题咏。其余记载则较简略。今存乾隆二十年(1755)刻本,仅见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收藏一部全书。
同治大邑县志
清赵霦纂修。赵霦,字虹岗,安徽太平县人,附贡生,同治四年(1865)任大邑县知县。赵霦来任知县后,需查阅旧乘,见失修已逾百年,其间人事变迁极大,并无典籍可稽,便与教谕王煦(富顺县恩贡)、训导张申五(温江县举人)等商议,召集县中士子采访搜集,设局纂修,于同治六年(1867)毕工刊行。光绪间知县林嘉树(湖南安福县(今临澧县)举人)为之增修,未竟其功。继任者余上富(陕西拔贡)再续增梓行。此志分二十门附二十九门,约20万字,各门类记事较有条理,内容丰富。山川古迹收载极详,且多所考证。金石门收载境内各种碑记、石刻、墓铭等亦极详尽,史料价值较高,有如迎仙阁、开化寺、宝珠寺等所藏许多碑记。艺文门中不乏佳作,如明、清多人所撰《游雾中山记》,清汪忏的《大邑水利源流考》,以及唐宋元明著名文人杜甫、陆游、文同、张三丰、杨慎等人的诗文,朱载的诗文亦收入不少。杂事门则收载不少野史遗闻,如陆游之游览境内鹤鸣山之趣事,张三丰山中修炼等。唯列士、列女收载过滥,达4万字。今存同治六年(1867)刻本和光绪二年(1876)增刻本。
民国大邑县志
王铭新、解汝襄等修,钟毓灵、龚维锜等纂。王铭新,四川温江人,光绪二十八年(1902)举人,民国九年(1920)任大邑县知事,民国五年(1916)任眉山知事时便主修《眉山县志》十五卷。钟毓灵,字雨涛,四川永川县人,光绪二十三年(1897)举人,历官陕西兴平县知县、四川资阳县知事等。此志初修于民国九年(1920)王铭新任内,成书后未及刊印。至民国十八年(1929),县长解汝襄复聘县人龚维锜总事补修之后,于次年付之铅印。从举事到印行,刘湘、刘文辉皆把民国《四川通志》馆总纂官宋育仁请来为其审定,这不过是讲讲排场罢了,其实志书的质量并不见高。此志共计十四卷,分别为卷一沿革志;卷二地理志(疆域、形势、关隘、山脉、水道、堰塘、津梁、古迹、冢墓);卷三建置志(城池、街道、公署、法团、军警、保甲、场镇、乡村、道路、桥梁);卷四学校志(祀孔、坊表、教育类、贷费表、留学题名、风俗、宗教);卷五坛庙寺观;卷六艺文志(金石附);卷七官师传;卷八职官表;卷九科举表;卷十食货志(户口、农田、赋税表、仓储表、工业、商业、物产);卷十一列士志(先贤、耆旧、流寓、孝友、义行、方技、仙释);卷十二列女志(贤妇、节妇、烈妇、贞孝义烈、殉难妇女附);卷十三氏族志(氏族题名、名人列传、杂记附);卷十四杂志、文征、诗征。共线装六册。该志约30万字,质量不算上乘,但其中收录了大量清末民初该县教育、新学堂开办、各种税收、工商业以及军政要事等史料,尤以教育事业、工商贸易、军警法团等为详,于后世修志或者研究大有裨益。唯列女门仍然收载过繁。该志于卷十三特列氏族志,打破史家列传不录生存之旧例,于刘文辉、刘湘等传记备志谀词。更于县志叙述中提及刘文辉时,每称刘公云云,更是有违志体。新志由四川省通志局总裁宋育仁审定,宋氏对该志颇多溢美之辞。民国时期,大邑所出军人甚多,刘文辉、刘成勋、刘湘皆出其间。宋育仁担任审定一职即系刘文辉、刘湘出面邀请。今存民国十九年(1930)铅印本,1967年台湾影印本。其列士、列女二门的稿本尚存,藏于四川省图书馆。
光绪大邑县乡土志
清绍曾修,查体仁纂。绍曾,字远峰,满洲举人,光绪三十年(1904)任大邑县知县。查体仁,大邑县人,增生。是志编纂于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分八门附八门,约4万余字。以历史沿革、职官政绩、人物列传,历代兵焚战事记载为详,如明末张献忠入蜀之战,清咸丰、同治年间李永和、蓝大顺率农民起义军攻打川西城池之战均极详尽。而物产商务等记载则极简略,这与其他乡土志中物产记载较详颇不相同。今存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抄本和1960年传抄本。